■ 魏燕
近日,北京某商場售賣的掛綠荔枝每斤售價高達1049元引發熱議。據悉,該荔枝產自廣東增城,因外殼綠線環繞而得名,被戲稱為“荔枝中的愛馬仕”。在各電商平臺上,“增城掛綠”大多是按顆售賣,兩顆、四顆、六顆的禮盒售價在200—600元不等,單顆價格高達90多元。盡管如此,還需要在果實成熟前訂貨,否則“一果難求”。
“增城掛綠”為何“一果難求”?據網友反映,該品種的荔枝品質確實好。果肉潔白晶瑩,入口清甜爽口,是嶺南四大佳果之一。我國的荔枝品種很多,粵、桂、瓊不同產區、不同種類的荔枝各有風味,不少品種味道都還不錯,為何“增城掛綠”一枝獨秀?筆者認為,這和該品牌善于“講故事”有很大關聯。據報道,“增城掛綠”在清代是宮廷貢品,嘉慶年間,百姓不堪官吏勒擾,砍光了掛綠荔枝樹,只有一棵得以幸存。這棵頗具歷史的掛綠荔枝樹彌足珍貴,現在增城的4000余株掛綠荔枝樹皆由其嫁接而來,培育不易,且產量稀少,供不應求也在情理之中。2020年,增城荔枝栽培系統入選第五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為該品牌增加了更多含金量。
“增城掛綠”的爆火給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很多啟示。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升級的趨勢明顯,品質好、“有故事”的產品越來越受市場歡迎,很多消費者愿意花大價錢來“嘗嘗鮮”。不少生產、經營者也敏銳地嗅到這一市場變化,開始在深挖產品歷史、打造產品品牌等方面下功夫。一些優秀者脫穎而出,“增城掛綠”就是其中佼佼者。近年來,各地開始大力培育本地特色農產品品牌,但我國農業品牌總體上仍然存在多而不精、大而不強的問題,不少優質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難以賣出好價錢。亟需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順應消費趨勢,挖掘產品潛力,培育特色品牌,打造出更多有特色、有個性、有市場的農產品品牌。
也要看到,市場上能消費高價水果的群體畢竟是少數,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農產品還是要百花齊放,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價格合理、品種豐富、品質優良的農產品。同時,農產品賣得好,收益要讓農民共享。惟有讓產業發展的增值收益更多惠及生產端,產業發展才可持續。因此,要從產業長期發展的角度考慮,健全農業利益聯結機制,讓廣大農民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產業發展,讓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更有底氣。
海南熱帶果蔬品種豐富,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優勢明顯。近年來,海南加大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力度,涌現了瓊中綠橙、橋頭地瓜、陸僑無核荔枝等一批知名農產品特色品牌。但要讓更多優質農產品 “破圈”,還需多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深挖品牌潛力,講好品牌故事,打造知名果蔬名片,更好地將海南果蔬推廣出去。同時,積極引進和培育更多適合海南種植的熱帶果蔬優質品種,推出高品質的熱帶果蔬產品,做大做強做專產業體系,讓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