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島旅游公路為生態讓路盡顯最美底色
2022年07月18日 16:48 來源:南國都市報

  據南國都市報丨新海南評論員

  近段時間,環島旅游公路第二工區萬寧段,原本該熱火朝天的工地不見一人,格外冷清,這樣的景象已持續近3個月。原來,4月中旬,工地內發現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栗喉蜂虎,為了讓這群“不速之客”棲息繁衍,建設者們達成了停工的共識,甚至為了讓栗喉蜂虎來年有棲息之地,項目部又邀請專家幫助它們“搬家”。

  項目方為栗喉蜂虎繁衍停工甚至“搬家”的做法,是用實際行動詮釋“生態優先”理念,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又一生動范例。倘若站在經濟層面考慮,他們這樣做確實付出很大代價,除了影響工期,還造成50余萬元的經濟損失,以及其他方面的損失。也正因如此,該項目方的做法更加可圈可點,值得為之喝彩致敬。

  事實上,“路護鳥”的做法,只是該項目工程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傳播生態環保理念的一個縮影。在環島旅游公路修建過程中,“為生態讓路”的做法屢屢上演:在六工區澄邁縣大豐鎮一處施工現場,為了保護三棵百年古樹名木,業主單位聯系設計單位,重新對主線進行了調整,向旁邊移了幾米,給樹騰出了地兒;

  在昌江段,為了保護附近濕地的黑翅長腳鷸,對其生活的濕地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保護……從停工給鳥“搬家”到騰地給樹,再到圈地護鳥,環島旅游公路建設過程中發生的這些故事,處處體現生態之美、處處展現生態文明。

  路護鳥、路讓樹,讓出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象。固然,在生態保護過程中,項目方花費的是金錢和時間的“有形付出”,但換來的卻是生態環境、青山綠水的“無價之寶”,換來的是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與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的相輔相成。這種不算工程“小利”維護生態“大賬”的做法,讓環島旅游公路不負“海南環島的珍珠項鏈”“國家海岸一號風景道”的盛名,更詮釋出環島旅游公路是海南自貿港的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2021年12月15日,省委書記沈曉明在調研環島旅游公路及驛站規劃建設時就曾強調,要落實“避讓是原則、移栽是例外、不砍一棵樹”的要求,打造綠色生態示范公路,決不能留生態環境“傷疤”。2022年6月30日,省委書記沈曉明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建設工作時再次強調,要加強項目建設全過程生態環境管理,及時生動記錄生態保護影像,傳播生態環保理念。在“路護鳥”“路讓樹”的過程中,公路項目方、建設者是在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省委書記的講話精神和工作要求,展現出他們積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的實踐和擔當。

  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是一筆既買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我們期待看到,在今后環島旅游公路項目建設過程中,能有更多膾炙人口的“路護鳥”“路讓樹”的佳話。更讓人期待的,是在海南自貿港建設過程中,環島旅游公路項目建設為生態讓路的探索實踐能夠得到更大范圍的推廣,能有更多項目在建設時能果斷選擇為生態讓路、不讓生態“留疤”。

編輯:李奧迪
两个老头强行要了我,2021黑马python大数据,邻居寂寞人妻中文字幕手机版